邊緣型兒童(特殊兒)在家庭、學校中出現比例逐漸升高,親子天下2022年3月出刊的文章,更以「看見特殊兒」為主題,文中更說明許多特殊兒在校園中以為普遍現象,我們需要的是看見不一樣的力量。
20年間自閉生人數增加14.7倍、情緒行為障礙生增加近4倍,如此高的比例,我們無法用以往的方式對待他們,他們很聰明、很活躍、很敏感、很衝動,但他們不是身心障礙生,也未持有身心障礙手冊。
如果我們用「有色」的眼光看待他們,那麼我們在教養過程中會很辛苦,因為他沒有辦法跟過去的我們一模一樣…….亞斯伯格、情緒行為障礙、高敏感族群、自閉傾向、高功能焦慮、過動、ADD、ADHD、學習障礙……還有好多我們無法判別的邊緣型兒童(特殊兒)。
您認識您的孩子嗎?
亞斯伯格:動物性、無同理心、雙面性格、情緒起伏大…….
高功能焦慮:秩序感高、儀式感多、摳指甲、咬手指…….
情緒障礙:攻擊他人或破壞物品、打自己的頭或傷害自己………
自閉:無法與他人產生互動或交流、肢體不協調……
爸爸媽媽知道嗎?很多時候評估結果不一定是百分百,因為具有複合性行為,因為很多時候評估的現場孩子沒有真正表現自己,因為很多行為無法在評估當下表現出來,因為許多行為需要爸爸媽媽悉心觀察,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教養,從認識開始。
認識孩子真正的特質,給予他們最適切的教養方式與親子互動,才能真正協助孩子往更正向的性格發展,並且做到真正的適性教育。
歡迎加入橙智爸爸媽媽練功房,一起了解
1.特殊兒的行為特質判別
2.特殊兒的學習困難
3.特殊兒的對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