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習力]說書先生話古文-中國的伊索寓言《世說新語》

話說當哈利波特、魔戒、暮光之城、納尼亞傳奇、飢餓遊戲…等長篇小說在西洋文壇掀起兒童閱讀的流行風潮,咱中國老祖先的智慧結晶可也不遑多讓,早在一千四百年前唐朝的玄奘大師就開始興起西域壯遊之旅,《西遊記》讓孩子開展出闖蕩天涯的冒險精神與排除萬難、使命必達的決心;從《聊齋誌異》、《搜神記》開啟萬事萬物皆有情,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三國演義》習得決勝千里之外的深謀遠慮與運籌帷幄的策略智慧;更從《紅樓夢》中看盡世代的潮起潮落與更迭興衰;而《世說新語》文中所記之名人軼事、典故趣聞,更堪稱中國版的伊索寓言。接下來幾週說書先生將透過中國經典文學著作,與您分享如何透過古典文學,增強孩子的中文能力與對古文的興趣。
對於孩子學科能力的培養,父母親常常會存在著一種迷思,國語、中文都是孩子平常使用的語言工具,為什麼從國小的「國語課」進階到國中的「國文課」,孩子的程度與成績有著相去甚遠的落差?國小的國語課主要以白話文為主,首重語言使用的基礎培養,因此重點多為生字、生詞、課文理解、簡易修辭,只要把握其中要則,面對考試便能信手拈來、游刃有餘。而國中的國文課,白話文學、古文史籍經典,涵蓋面向既深且廣,除了看懂文中的字詞句意外,更期望培養學子旁徵博引、觸類旁通、分析理解的能力。其中文言文的學習更是一大考驗,我們現在的溝通方式稱為白話文,古人的溝通方式稱為文言文,其實換個角度思考,就會發現文言文並不難,而說書先生將透過每回不同的主題與大家分享閱讀古文經典的小訣竅。
本周主題《世說新語》
說到《世說新語》,文中記述之短篇記事共有千餘則,總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等三十六類,由當時名士劉義慶集結底下的文人墨客共同編纂而成,成為後世研究魏晉南北朝風俗民情重要的史料,其中幾篇也成為國中課程中重要的選材。
《世說新語》的篇章均不長,寥寥數句就將一段故事始末大致紀錄完成,而其中蘊含的教育意涵則是有意無意流露傳遞,近代小說家魯迅曾讚譽《世說新語》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短文小說式的篇章形式亦與西方的《伊索寓言》分庭抗禮,更可從中去充實典故語彙,十分適合初次接觸古文的孩子。
以下為說書先生針對不同年齡層學童所推薦的入門文章:
小學中低年級:
一、〈自新篇.第一〉之「周處除三害」:
「周處除三害」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故事中透過周處原為人見人怕的惡霸,再到為民除害的大英雄,最後成為流傳千古的忠臣孝子,了解「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的義理,許多人在面對自己的錯誤,往往不敢面對、惱羞成怒,更何況要做到周處這種「知恥近乎勇」,勇於認錯,敢於承擔,而文中陸雲老師勉勵周處的「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也告訴我們挫折並不可怕,最怕的是沒有想法、沒有夢想,沒有驅策自己勇往直前的目標、原動力。
二、〈言語篇.第三〉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三國風雲人物孔融最為人熟知的典故即是「讓梨」與「小時了了」兩則故事。天賦異稟的孔融從小就展現非凡的過人才智,連許多當代士紳都讚嘆驚奇,卻有太中大夫陳韙當面吐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卻遭孔融反唇相譏,落得尷尬難堪的境地。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從陳韙的角度觀之,快人快語有時反倒落人話柄,思而後言、不隨意批評別人方能廣結善緣,四海之內皆好友。從孔融的角度來看,得饒人處且饒人,不一定要樣樣都贏,製造雙贏是更好的選擇,孔融也因為恃才傲物的個性後來得罪曹操,鬧得滿門抄斬的悲慘境遇。
小學中高年級:
一、〈忿狷篇.第二〉之「王藍田食雞子」
為了吃顆雞蛋,王藍田不僅橫眉怒目、拳腳相向,最後弄得天翻地覆、人仰馬翻,卻依舊無法如願吞下這顆蛋。其實我們想想,如果把這顆雞蛋轉化為眼前當下的問題的話,我們如果像王藍田一樣,用筷子、用鞋屐、用蠻力、用氣急敗壞的心情去處理問題,心急吃不了熱稀飯,往往效果卻是適得其反。如果我們能夠轉化角色,跳脫對立的局面,用更宏觀、更全面的思維去考量全部的情況,也許問題可以更快速的迎刃而解!
二、〈方正篇.第一〉之「陳元方答客問」
陳太丘與朋友有約在先,而遲到的友人不僅沒有道歉,卻是當著陳元方的面,怒不可遏地呵斥元方的父親,結果元方反倒斥責友人無信無禮的舉動,友人最後才自知理虧。我們從中看到,理直也不能「氣壯」,更要氣柔、氣和,才能有更完善的結果;往往我們自知理虧的時候,總會先聲奪人,想要搶得主控權,卻拉不下臉來道歉、認錯,要是懂得用一句「對不起」,來化解場面的尷尬,結局不就更能圓滿、圓融、皆大歡喜嗎?
國中:
一、〈文學篇.第六十六〉之「七步成詩」
曹丕、曹植兩人在曹操死前競奪世子的寶座,最後曹丕成功篡漢,晉位為魏文帝,面對昔日對手弟弟曹植,便想方設法欲置曹植於死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們可以看到當曹植面對突如其來的殺生之禍,卻能急中生智,意有所指點出兄弟鬩牆相爭的痛苦,躲過一場殺機,晉朝的謝靈運更讚譽「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而後衍生出「才高八斗」的典故。
二、〈品藻篇.第七十四〉之「觀人以言」
王羲之帶著三位孩子向當朝宰相謝安登門拜訪,五子徽之、六子操之兩人一直說天話地聊是非,而七子獻之卻是簡單的噓寒問暖,謝安則是從中看出「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覺得日後獻之的成就最為非凡,果不其然,獻之在書法的造詣上最後更與爸爸齊名,並稱「二王」。我們可以學到,有的時候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巧,話巧不如說到心坎裡的好,提醒我們言談內容著眼的重點在哪裡,便可從中了解某人如何待人接物、處事應對,平時不要過多無意義、無意識的談話,自然可以給人應對得宜的好印象。
高中:
一、〈雅量篇.第十九〉之「東床快婿」
面對登門造訪的稀客郗太傅,王羲之不同於其他門生汲汲營營的反應,反倒獲得郗太傅的青睞、賞識,進而娶得美嬌娘。我們可以看到,其他門生趨之若鶩,為了明顯的目的去刻意討好對方,王羲之反而用出奇制勝、無爭之爭的方式獲得主角的注目,有時候動作做太多反而過頭,會給人無形的壓力,事情總會有應該熟成的模樣,不必刻意強求,儲備好最飽滿的能量,蓄勢待發,等到一切因緣具足,我們就能得到事情最好的成果。
二、〈德行篇.第三十一〉之「庾公不賣凶馬」
當我們擁有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物時,您會收藏己用,還是將厄運轉嫁他人呢?庾公有匹凶馬的盧,朋友盡勸他儘快賣出,以免被的盧的厄運所累,而庾公反倒效法孫叔敖義殺兩頭蛇,寧可將凶馬留作己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寓意不言可喻。
(註:的盧,音為『迪盧』,為馬的種類名稱,有著厄運、禍主的象徵。)
以上為說書先生就世說新語與各位爸爸媽媽分享的篇章,日後將持續從不同的經典,與您和孩子一同體會古文的奧秘及妙趣。
〔中文學習力下回預告-三國演義〕
在日本動漫的推波助瀾之下,許多當代流行文化都是改編自《三國演義》,動漫有《蒼天航路》、《龍狼傳》、《火鳳燎原》……,電玩則有《真.三國無雙》、《三國群英傳》、《熱血三國》……,類別眾多不勝枚舉,《三國演義》除了文學藝術上的成就,經由更多元的管道也深深影響許多孩子們。
下回我們透過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拍案叫絕、峰迴路轉的幾則章回篇幅,讓孩子了解:在小說家的形塑中,介於史書《三國志》、小說《三國演義》間的虛實交錯;故事中的每個計謀,都由敏銳的觀察開始,到想法的規劃,再到局面的開展及執行,更要將意料外的危機化為對自己有利的轉機、契機,都是三國演義每段章回期望教育我們習得的計畫布局、推演能力;還有刻劃在我們心中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鮮明、躍然紙上,在下回《三國演義》,為各位看官說是道非論分明!
>>更多學習分享-中文力訓練部落格

兒童青少年免費專業諮詢專線:
台北李昭賢主任:02-27335338分機204
新竹何美雯主任:03-6577638分機74
 

Scroll to top
Call Now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