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老師「戀戀好時光」節目 – 我可能錯了

收聽完整節目請至[Emily老師廣播頻道Youtube頻道]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瑞典的經濟學家比約恩。
2022年的1月比約恩辭世,留下了一本讓整個世界非常轟動,非常感動也非常驚訝的一本書 -「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的作者比約恩,在26歲放棄了前途大好的企業主管的工作,前往泰國當一個森林當中的僧人,修行了17年后來當他還俗之後回到瑞典,除了要適應現代的社會之外,還要跟憂鬱症和漸凍症搏鬥。

這本書瑞典每30個人就有一個人看過這本書。 這裡面這句話「我可能錯了」,是一句簡單又神奇的預言,他可以為我們在困頓當中找到撫慰,找到前進的勇氣。

「我可能錯了」的作者比約恩告訴我們,在任何一個時刻,當我們遇到一個巨大的衝突或是一個很難解的狀態,也許在我們心中,用任何一種我們熟悉的語言告訴自己「我可能錯了」這句話,一切就可以解了。

有沒有可能我錯了? 有沒有可能我判斷錯了,有沒有可能我誤會了?有沒有可能還有很多事情我不懂?有沒有可能有很多的細節我沒有看到?有沒有可能這個人,他現在這個樣子只是暫時的?有沒有可能這一切都會過去?

「我可能錯了」是作者比約恩在寺院當中汲取到最有智慧的一個工具。 這句話幫助他挺過17年後,再次回到瑞典時的憂鬱症風暴,以及他罹患漸凍症逐漸走向死亡的日子。

有時候看一本書,我們都會覺得對那個當下的自己真的有很大的震撼以及幫助,但是我覺得正因為這本書的作者,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以及他經歷過的每一個過程當中。 讓我們真的知道他的話,他的詞彙、用詞、用句,都會讓閱讀者更認真的去看待它。

有時候我們會感受到有些人說得一嘴好道理,好像覺得這個世界要充滿正向思考,作者比約恩鼓勵大家不要正向思考,他覺得正向思考是一個很多餘的、很表面的動作。 因為如果你真的正向了,你就不用告訴自己你要正向,當你真的開心的時候,你不用告訴大家,我很開心。 你會感受到愉悅是一種自然的存在,而不是一種口號。

比約恩在書中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會想要對大腦喊話,有時候大腦呢也會暫時相信這些喊話,但是當這些一切都過去了,夜深人靜的時候,你的不安、慌亂、焦慮,一切都還是存在的。

當我們聽到「我可能錯了」的這句話,我們不會想到當下,而是會回想到過去發生過的很多事情。當過去發生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情節,你都告訴自己「我可能錯了」的時候,好像有另外一個真實的事情的真相的版本,就會立刻會浮現出來。

當過往好多的真相有機會陸續浮現,就會帶給我們非常大的洗滌以及震撼。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 或許並不只是書裡面的文字帶給我們多麼大的啟發,而是我們會突然驚覺,「我可能錯了」這句話解答了我們在過去人生很多事件發生的當下,是我們先開了一個真相,而這個真相是我們自己告訴自己的,而有可能因為這句話「我可能錯了」的出現,真正的真相就浮現了。

當你需要安慰和勇氣時,的這本書用他溫暖的智慧,讓你跳脫你固著的焦慮,找到內心的平靜。

比約恩說:「在這17年,整日的精神修煉當中。 我最真實的一點就是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 我發現再也不相信自己的念頭是一種超能力。最棒的一點就在於,這是所有人的超能力,不是只有我有而已」。

「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說:「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你真的不需要經常正向思考,不需要告訴自己,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如果你想讓一個人好相處,行為舉止也不會讓你太反彈,有一個小小的秘訣,就是我們要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

「我可能錯了」這本書鼓勵我們大家,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每個念頭其實源自我們過去的經驗判斷。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我們不是應該要累積生命的經驗值,再根據經驗值縮短經歷失敗的過程?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念頭」其實只是為了想要讓我們可以把所有的一切控制在可控制的範圍之中,
想「控制」一切的欲望,才是我們真正的執著

我們總是習慣把所有事情控制在自己可控的範圍之內。當我們看到一個人,我們就會想要把他變成喜歡的樣子之後,再去喜歡這個人,我們會花很多的力氣在於把他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但是,我們可能忘記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個人為什麼來到我們生命當中?他要為我們帶來什麼?我要為他帶來什麼?

我們有沒有辦法坦然地去面對所有的「未知」?
當我們沒有辦法坦然面對未知,我們就會把未知變成自己習慣的一切。

當我們去做一件很陌生的事情,例如跳舞,可能本來舞蹈本身,有一種很美麗的圖像畫面,可是我們就會告訴自己,我做不到、我不習慣、我沒有辦法理解…當我們不斷去無存菁,把所有的變數刪除,刪到只剩下我們確定的一切之後,其實一切也已經乏善可陳了,也沒有任何值得我們去冒險之處。

當所有的陌生不再陌生,當所有的未知變成我們熟悉的一切,我們就沒有必要去嘗鮮、沒有必要再去嘗試改變自己的人生了。

因為只有當我們能夠去擁抱「未知」的時候,生命才會真的充滿生命力。生命才會活躍起來,當生命當中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可控制的時候,你會發現不管你怎麼做,都會做回你自己習慣的樣子,那人生就沒有什麼好值得去嘗試的了。

有沒有可能我們自己或是我們身邊的人,也經常在做這樣的事情?
所謂的征服天下、征服世界、征服市場…「征服」的過程,就是把所有一切變成自己可以接受的樣子、美觀的樣子、喜歡的樣子,他唯一做的事,只是把「控制」的範圍拉大而已,你的人生並不會因此而多增加什麼。

有時候我們會耗損這輩子最大的力氣,把所有的一切都變成最固定、讓自己最有安全感,當我們在自己的世界裡面當國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全天下都能夠聽命於自己的指令,在你的發號施令的範圍之內,根據你的指令去動作每一件事情。

要記得作者提醒我們的,要練習放下「控制」,要練習開開心心很誠實、坦然地去面對「我就是不知道、就是不會、這件事情對我而言就是最新鮮、最新奇的、就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一切;我願意當零、我願意臣服、我願意讓一切更大的能量凌駕於我之上。」

讓更大的能量來塑造自己,而不是把更大的能量變成我需要的一切。
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當我們每個念頭都在試著在控制、塑造每一個事件的時候,我們的世界還有什麼樣的樂趣值得去探索?

「控制」到底是什麼?
當我們覺得自己小於一切的時候,我們會升起一種沒有辦法阻斷的「自卑感」,當我們感覺到這個世界美過於我們的時候、 一種人好過於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會升起一種自卑感。
但是,有時候並不是想要自己變美、變好,而是想把對方變得不那麼美、不那麼好,你是哪一種控制呢?

其實我們費盡心思「控制」的一切,距離我們都很近,因為我們只能控制離我們很近的一切。
和我們很近的家人、很聽話的員工、離我們很近的簡單的事…我們根本無法控制更遠、更長的人生中未知的一切,想要讓自己的生命充滿生命力,要記得「生命中絕大多數的美好,都在我們的掌控之外。」

當我們能夠控制的時候,我們就會有「贏」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輸」的時候、失控的時候,我們就會升起自卑感,覺得自己是個輸家。

「贏」和「輸」的感覺,都是一種「念頭」。
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當我們的注意力被困在輸贏當中,我們就沒有辦法消滅升起的「自卑感」。念頭的輸贏,不見得是真的;是我們自然生起想要控制的權力與欲望。

你會覺得自己沒有辦法看見自己想看到的,就是沒有辦法「如你所願」。
市場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不能按照我們的遊戲規則運作,很多的預料在市場或是在進行的事情當中,都無法如你所願。

就像每一季在訂的KPI當中,很多人會覺得老闆畫大餅,就是因為很多事情都不是在我們的預期當中,但是我們又要信誓旦旦地去告訴大家,一切都一定會發生。當我們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沒有辦法如我們所願的時候,我們也會出現覺得自己不好的感覺。

你舉辦員工旅遊,但是有的人不參加,你就會覺得自己被小看了…
你想要去吃飯、吃小火鍋,如果你的先生不願意,你也會覺得他怎麼可以這樣子?你就會覺得自己輸了…
這樣的感覺大到所有的生意、業務,小到生活裡細微的事件,我們都會產生「輸贏」的較勁。
我們怎麼樣可以把「輸贏」的念頭消除? 當念頭就是升起了、出現了、發生了,該怎麼辦呢?
記得要好好的管理「注意力」。

有時候當我們很焦躁,所有思緒蜂擁而來的時候,我們很難讓自己真的平靜下來,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
在我們身邊有一種人,會讓我們「心定」下來,他會順利的讓你注意力轉移到美好的事物當中,轉移到你可以真正變好的方向。

例如:當你上臺前非常緊張,他可以透過正確的方法,在你準備演講、演說、簡報的過程當中,讓你的注意力放在對的地方。

又例如,你正在擔心自己即將要分享內容,有可能會受到別人的挑戰;但是可能最重要的重點,其實是在簡報當中你的牛肉不夠多、你想帶給聽眾的驚喜並沒有真的存在。如果我們在每一個演講、簡報當中,都擁有大過於聽眾耳朵、大腦、心裡的腳本、大過聽眾期待以外的驚喜、大過於聽眾期待以外的牛肉的時候,你就不會緊張了,你會迫不及待地想分享,所有的緊張焦慮也隨之解除了。

「心定」最重要的方法-把注意力放在更高、更對的地方。
「高我」的一切,能順利解除每一個「念頭」對於我們的干擾與影響。

每一個出現的「念頭」都是很自然、正常的現象,但是當我們沒有一個更大的期待、更高的落點的時候,我們就會任由低等的念頭,把我們駕馭的團團轉。在我們與「念頭」對戰、抗爭當中,我們並不是要真的拿殺蟲劑把不好的念頭消除,而是要在每一個念頭產生的當下,把注意力放在更對的地方。

檢查一下,我們在每一個人生事件當中,有沒有一個更「高我」的想法?更高我的計劃、更高我的策略?
如果我們經常訓練自己產生「高我」,我們就會往一條更美好的圖像走去,至於路上的驚險或是與小野獸的搏鬥,不只是會咬不到你、干擾不了你,甚至有時候你再也看不見他們了。

真正考驗領導人的,不是領導人多麼會管理數字,多麼會控制一切的人事,而是考驗領導人對於未知、對於藍海、對於所有不知道、不確定的一切,有沒有更「高我的願景」、更「高我的計劃」、更「高我的策略」。

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被召喚的人,就是讓「高我」主導所有一切的美麗的圖像。
要敢想、敢想大、敢想更大,「敢想」能夠幫助我們走向更健康的心智狀態。

下次當我們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的時候,當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即將破裂的時候,只要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真誠、篤定地對自己重複這句話3次,你的擔憂很有可能就會煙消雲散-「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有沒有可能 我可能錯了?」

如何能放下「控制」?一個人如果有越多的成功經驗,就越難去放下「控制」的念頭。
「控制」其實是我們對於未知,所產生出焦慮、焦躁的恐懼感。

作者比約恩,在「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觀念「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需要的事情。」

我相信很多人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知道這段話是對的,但是到底要怎麼做?
很多讀者可能會解讀為這是一種「臣服」的概念

當我遇到好事情、不好的事情或是挑戰的事情,我都把自己當學生。
我發現,當我開始當「學生」的時候,我就能夠放下「控制」。

我經常會和我的員工學習,我的員工也經常在我面前展現他們高超的能力,其實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比我更優秀,我們不要演一個老闆、演一個好像什麼都知道的老闆。

當你必須要擔任一個什麼都知道的人的時候,你就會想要「控制」。
你總會發表意見,讓大家知道他們的東西是不夠好的、是不優秀的;你會試著去削弱別人,用你無知的建議,甚至根本沒有經驗及自己其實也不會的東西去建議別人、建議你的員工、建議你的屬下、建議你的客戶。

有很多的顧問,其實沒有真正的經驗,也沒有當學生的態度,所以他建議客戶的各種行動方案,沒有一個是真正成功的。

作者比約恩說:「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需要的事情」

沒有一個人可以教得會別人,他自己都還不會的事情;沒有一個人可以教得會別人,他自己都還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當你願意當學生、當你願意學習、當你願意讓事情好好教導你的時候,你就會放下「控制」。

我經常有很多一對一的學生,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領導人,他們有各自的山頭、各自的專業、各自的領域,我經常會覺得我能夠給他們的東西是他們需要的,但是他們回饋給我的一切,超過我的想像更多、更多。他們每一個都是來到我面前的老師,透過很多的分享、很多的課程,他們教會我在每個山頭、每個行業會真實經歷的風風雨雨。

當你願意當一個學生的時候,心思會變簡單;當你放下控制的時候,大腦會變乾淨。
當我們願意當學生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世界變大了;當你想要控制這個世界的時候,你覺得這個世界變小了。

於是你比較能夠看得見一部車子,到底壞在哪裡?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好,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整個組織在運作當中的步調,所有節奏的不協調,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樣的原因?於是你就會看得懂、你就會更清楚。

生命中絕大多數的美好都發生在所有的掌控之外。「放下控制」是領導人非常「高我」的訓練。
第一個「迎向未知」、 第二個「練習當學生」、第三個「享受來教導你的一切」。

就像老子說的:「道,無所不在」。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事物都會教會你一些東西。
當我們真的願意當學生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有機會認識,原來「不控制」的一切,是這麼的美好。
放下一切的控制,坦然面對自己的不會、坦然面對自己的不知道、不確定;坦然接受自己從零開始。

當我們每次都願意當學生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世界能夠教導我們的東西真的太多太多了;
所以當我們放下控制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看到好多契機,你就有機會、有靈感、有能力成為這個世界上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

比約恩說:「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因為我們最難放下的念頭,到頭來往往對自己的傷害是最大的。如果人生當中要挑選出一個最有毒的想法,最毒最毒的念頭,那就是我是正確的。這個有毒的想法導致了我們與別人產生衝突、與團體組織產生隔閡、與身邊的人產生裂痕。」

我是正確的,所以大家都要照著我的方式做事情;我是正確的,所以你們不能反對我的意見…
所有覺得「我是正確」的這個念頭,就是所有衝突的根源,是導致我們傲慢和視野越來越狹隘的真正的原因。

有沒有可能我們是錯的呢?當然有可能。
也許我們是一位母親,我們是不是有時候會讓孩子知道,不管孩子做什麼,媽媽都是最正確的,他的東西是比較不好的。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母親是位非常厲害的裁縫,做很多量身訂製的大衣、襯衫、西裝、套裝都非常的有名。在我這位朋友的成長過程當中,只要他自己在外面買任何一件成衣,回家都會受到她母親的批評,他的媽媽就會說:「這個剪裁很糟糕,你怎麼買一個弄錯的東西?回來還要花這麼多的錢?」事實上,他的母親對於衣服的挑剔都是非常正確的,我的朋友最後很無奈的跟媽媽說:「你從來不幫我做衣服,那我要穿什麼呢? 」

「我可能錯了」,或許有更適合妳做事情的方式、或許有更適合你過日子的方法;
「我可能錯了」,或許我沒有體驗過你們經歷過的事情,我不知道你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當我們開始用這種充滿謙卑、懷疑的方式來思考自己的念頭,更多的可能性才有可能發生,也不會對於某個觀念或現象那麼執著。

在這本書當中,我們有時候可能會覺得,一直否定自己是對的嗎?坊間不是有很多的書,都是告訴我們要肯定自己?

我覺得在「我可能錯了」這本書當中,更多的說明都在於其實會有一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不斷地告訴我們、提醒自己不要總是「好為人師」,我們不一定要總是當老師、不要每次都把自己當成一個很會的人、或是演一個很厲害的人。

有時候可能是我們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但是因為你的下屬、你的員工、你的孩子正在經歷這一切,我們就會想要教導他,我們就想要成為一個贏家、成為他的老師,我們想要成為在他之上的生態鏈,所以我們就想要高過於他,急著想要去指導他、批評他、削弱他。

所以當我們好為人師,當我們不想當學生,只想當老師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去演一個假裝很會的人。

我們會開始欺騙自己、催眠自己,我們講的東西都是對的、想法都是沒有問題的,當我們持續催眠自己、讓自己僵持不下,把自己困在一個「很會」的人設當中,我們就只能持續提升自己的演技。

每一個演技的提升,都會造成人與人之間更大的懷疑與衝突。
當你演得越真、演得越像,但是你講的東西明明不對,你就會錯得越來越離譜、你的每一個角色就會越來越偏頗。對於自己知道的一切感到驕傲,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一切,也感到神氣的時候,你的智慧就不見了,你的所有一切的判斷就失準了。

「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不是告訴我們要一直不斷檢討自己,而是練習檢查我們經常都在做什麼樣的事情?

我們可能需要坐下來想一想,我們真的有建議別人的能力嗎?我們真的懂別人正在做的事情、正在發生的一切,我們真的有經驗嗎?

在每一個感受的當下,我們願不願意真的去面對一件事情,對你而言是可能真的是陌生的,包含你的孩子經歷的一切、包含在家庭當中所發生的一切的事。不管這個「權威」對你多重要,不管當母親的角色、當父親的角色對你有多麼關鍵,你可能會覺得如果自己沒有這樣子做,你的孩子就會變壞、你沒有這樣做,員工就不聽話…, 我們可能會有很多理由、藉口或是讓事情合理存在的說法,於是我們就繼續演下去。
當我們越演越大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欺騙自己。

當我們走在一條假裝的道路上,我們就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
當我們身邊的一切都不是事實的時候,最終會引來的,也終將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一切。

這個世界,沒有人比你更清楚你走在一條什麼樣的道路上,也許你假裝的一切、演出來的一切,沒有人能夠檢查得出來,沒有人會發現得到,但是你自己會知道的…而你在走的這條道路,才會真正引領你體驗到什麼樣的人生。

走在真實的道路上、走在真誠的道路上,沒有一條道路通向真誠
作者比約恩說:「真誠不是一個目標,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夏蟲不能語冰」,相較於人類,昆蟲的生命很短暫;相較於大峽谷大山,人類的生命很短暫。
宇宙中,每一個人的時空感、時間感都不一樣,但是昆蟲不會因為生命短暫,它就覺得隨便過過就好了。

我們也不要因為自己交會的每一個人事物,很快就會過去,就覺得一切都不重要。
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人會下車? 什麼時候這趟車將到達終點站?

當我們在前進的時候,記得握住彼此的手,你要記得那個溫度,因為你不知道這雙手,你還能夠握多久…
關於如何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書中有這麼一段故事。

在作者比約恩還俗之後,他也找到他自己真的很喜歡的女人、找到可以陪伴他一輩子的人,比約恩跟他的老婆結婚的時候,他在結婚的戒指上刻印一段特別的文字。幫他刻印的珠寶商,在幫作者刻印這段文字的時候,曾經調侃作者說這是所有戒指的刻字當中,最不浪漫的一句話。

比約恩到底在戒指裡刻印了什麼字?

在本書中,比約恩介紹了一段發生在13世紀中東的故事,波斯國王以傳奇的智慧治理王國,有個人真的很想知道國王能英明治國的原因,他走了很久才見到國王,也總算得到了國王的答案。這個人跪在國王面前,他問國王陛下:「您已公正成功和受人讚美的方式治理國家,你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 國王笑著摘下自己的戒指,遞給這個人,然後說:「你會在這枚戒指當中找到我的秘密」。這個人就把戒指的內側對著燈光一照,隨後大聲地把這段話念出來,這段話就是:「這一切都會過去,這也會過去」。

比約恩在婚戒中也刻上了-「這也會過去。」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所有一切都會跟著我們一起往前平行前進著,因為平行前進,所以你都看得到彼此,我們就會覺得彼此都沒有消失的可能,包含我們的困難與挑戰,也都是一路與我們平行前進著。所以我們就會覺得眼前的困境會一直陪我們到老死。

眼前的困境為什麼會困住我們?就是因為我們覺得這些事會永遠在我們身邊,我們就會覺得眼前盡是困境,感到非常痛苦。

當我們覺得一切都是合理存在的時候,一切就對我們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有時候,很多事情就只是一個暫時現象;當我們真正的接受它,它就會真正的消失。

有一部電影叫「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這部電影使用了非常特別的拍攝技巧,片中男、女主角的人生是相反過來活的;男主角,從老人開始活,最後越來越年輕,一直到嬰兒;女主角是一般人正常的老去順序,所以在他們人生當中,真正能夠交會到彼此年齡差不多、時代差不多、美貌、年輕、體力、身體狀態…所有一切都差不多的,只有短暫的那幾年,他們非常珍惜那幾年交會、交錯的時間,因為過了這幾年,男主角就會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小,一直退到青少年,女主角就會越來越老。在他們的人生交會中,他們並不是平行前進的,他們交會的時光雖然短暫,卻度過了這輩子最美麗的時光。

不會所有的一切都跟著我們一起往前平行前進,很多事件的交會、很多人事物的交會,都是突然之間闖進我們生命當中,待個一、兩年就走了、待個兩、三年就不見了,他就在你的生命當中駐足那五、六個年頭,然後他就會往他的方向奔過去,他就會結束他的生命,或者是他會從不同的道路又分岔開來。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一切都會過去,不是一直到老死才過去。有時候我們會不知道為什麼要對一個人好?

在這本書中,有一個很棒的提醒,為什麼我們要對一個人好?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可以對他好多久。

好好珍惜每一個交會的時刻,當一切過去了,我們真的不會留下什麼,但是在彼此交會時經歷的一切,都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我們的靈魂透過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個世界來教導我們、讓宇宙來雕塑我們,

所以有沒有可能我們自己有一點小誤會,想要用自己這麼微小的力量去改變整個世界、去翻動攪動整個宇宙的規則?有沒有可能我們錯估、錯判了?有沒有可能在生命的道路上,我們不需要任何一點點的證明,我們只需要好好享受、好好體會、好好經歷這豐富美好的一切。

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帶給我自己很大的感觸,我覺得作者比約恩最特別的是,在他離開世界之前,他用他的生命,把他所體會到最珍貴、最刻骨銘心的一切,分享給所有的朋友們。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有時候我們會想知道,到底什麼時候人才可以真的說出祝福的話、說出真正的心聲、真實的一切?

其實,當我們拿掉偏執、偏愛、偏疼,或是某一種自己執意要達到的目標、結果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感受開放的視野,我們會開始用開放的觀念、角度去看待眼前的事情。

什麼是「較勁」?
當我們還在較勁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辦法真的去面對「我可能錯了」。
當我們還在計較輸贏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辦法真的去跨越這道難題。

但是,我們就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就是要汲汲營營、努力的生活在每一個階段與過程之中;當我們還不到生命最後的盡頭,我們怎麼樣可以讓自己的「言也善」呢?我覺得,當我們從一個更大的時空來看待眼前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更大的時空感」,有可能是從生命的盡頭往回看,也可以是從我們在3歲、10歲或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我們會有遠大的夢想、遠大美好的圖像,可是當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就很少有這些感覺了,我們關心的都是眼前一畝三分地的事情:下周要做的事情、這個月的進度目標、這個月要達到的KPI是什麼、要對股東交代的是什麼、要在明天的簡報當中提到的東西是什麼…?

其實我們能夠想到的,都是非常非常近的時間,以及非常逼迫人的一切。如果我們每一天都能有10分鐘、20分鐘的時間,坐在一個安靜的角落,練習拉大自己的「時空感」,然後再去環顧眼前的一切、環顧辦公室的每一個人,試著去想想他80歲的樣子、90歲的樣子,試著用一個90歲的你,來看待辦公室眼前正在進行的所有一切。

當我們用更大的時空看待眼前的一切的時候,你就會釋懷了。
你會發現,身邊的一切都好像是跑馬燈:一切很快就會過去,一切終究會過去,一切始終會過去,一切最後都會過去。

如果這一切相較於更大的大山、大峽谷,我們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暫,你就會知道,轉瞬間,很多事情會突然離開你的身邊;很多事情,轉瞬間,就從你的指縫中不見了,你還想要留住什麼?

當我們試著去寫下我們這輩子最珍惜、最想要做的事情,當我們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環顧眼前的一切,我們都會充滿祝福。

你會感謝這群人,陪伴你走過這一程;你會感謝和這一群人一路經歷的所有事情,讓你覺得不孤單、讓你覺得有伴、讓你覺得不寂寞,讓你覺得有更大的勇氣,所以你會更感謝他們的存在,讓你的生命有更鮮明的意義,在你前進的過程當中,給你更大的底氣。所以一定要記得,好好珍惜身邊所有的一切。

這個世界很多事情都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嚴重、那麼可怕,或是像我們告訴別人的那麼重要。
有時候我們會強調它、重視它,只是因為想要測試別人有沒有乖乖聽話?有沒有在你面前扮演出你想看見的樣子?

這個世界的所有事情,只要沒有關乎生死,不偷搶拐騙,沒有傷害到任何人,我們就要試著讓他「滑」過去,怎麼「滑」?得饒人處且饒人,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當我自己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管理自己的注意力真的很重要,但是要轉移注意力真的很難。
我自己有學到一些好方法:一定要記得找到一個能量比自己強、比自己更穩定的人。
記得站到他的身邊去,不管是跟著他做事,或者是學習他做事,或者是尋求他對於你的幫助。
一個真正好的老師,不會讓你覺得自己很糟糕,他會讓你「心定」。
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的心定了,代表這件事情一定是被一個更大的能量包圍。

當我們感覺「心定」的時候,代表這個人非常成功的轉移你的注意力,你會感覺到,你的注意力會放在一個更值得學習、或者是更相信自己的某一個定點上面。

這個老師並不會教導你,哪裡不對、哪裡不好,他反而會挑出你的優點,讓你更有信心去完成原本在你缺點裡做不到的事情。

他會強化更美好的、看得見、更顯而易見的一切;他會把你的注意力引到一個非常舒服的狀態,當我們和這種人相處的時候,我們都會處在一種很自然、很舒適、很心定、很自在的狀態之中。
所以,我們的身邊站什麼樣的人,真的很重要,當我們自己的狀態好了,就能夠克服很多的事情。

作者比約恩最後提到的就是「原諒」。
很多的書都在講「原諒」,到底要怎麼懂得「原諒」呢?

我過去曾經有一個經驗,就是我從來不吃香草以外的冰淇淋,就是不吃白色以外的冰淇淋,只要有顏色的冰淇淋我都不吃,我在國外遇到一個日本同學,他知道我這件事之後,有一次我去他家作客,他就準備了各式各樣的冰淇淋,當我跟他說我只吃白色的冰淇淋的時候,他就笑了一下,他不會告訴我其他冰淇淋有多好吃,他只告訴我說:「天哪!那你一定不知道真正冰淇淋的滋味是什麼,你一定沒有從其他的冰淇淋身上得到好處,你試試看,試著去得到它的好處,你就會一輩子難忘。」

我記得,那時候我吃到一個真正純的巧克力冰淇淋,當我真的吃到第一口的時候才發現:「哇!原來我錯過了這個世界上這麼多的事情」,當我們沒有從這個事情本身得到好處,我們就不容易在這個事情當中找到著力點,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從「原諒」得到好處的時候,你就不知道為什麽要「原諒」。如果我們可以從一件事情當中,真的得到對自己有好處的地方、自己的優點、自己的獲利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這件事情好在哪裡。所以你要很清楚,你想要從「原諒」當中得到什麼樣的好處。

「原諒可以保護你的心」

很多人面對憂鬱症的人,都會鼓勵憂鬱症患者要走出來面向陽光,可是其實憂鬱症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休息,因為他的大腦受傷了,他要練習做簡單的事情、過簡單的生活。所以當你有憂鬱的傾向或是被憂鬱困擾的時候,我們要放下所有複雜的一切、燒腦的一切,練習簡單的過生活、從簡單當中獲得讓大腦修復的能力,憂鬱的狀況就會好轉。

我們有沒有辦法從「原諒」當中得到好處?當我們能發現「原諒」好處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原諒。
「原諒」之後,其實自己會好過很多,我們的心情起伏不再那麼大,傷心的比例也變低了…,
「原諒」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保護自己、讓自己復原、讓自己很多面向得以恢復,當我們恢復了,人就變漂亮、變美、變鬆了。

我們的很多信念都是「限制性」的信念,它綁住了我們,它讓我們以為只能夠活在小小的範圍裏面、活在小小的認知裡面。

各位朋友,放開來活吧!
當我們承認自己可能錯了,你才能夠真正的放開來活出真正的自己。
我們要做的不是只有檢討,而是要真的要開闊地去看待我們的人生,這一片未知的海洋到底要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體驗?

成人學習推薦課程

Emily老師成人私塾
☑時間:
週日14:00-17:00,一期10堂
2024年:5/19、6/16
☑授課講師:
洪曉芬  Emily
橙智國際教育集團首席講師暨創辦人
☑對象:
👍有興趣者皆可報名參加。


● 創辦人暨首席講師-橙智國際教育集團
● 引進美國Mind Training心智力、表演式應用行為訓練系統
● 總導演-亞洲最大型教育劇場「ORANJE橘子泥教育劇場
● 發起人暨主講人-亞洲地區Emily H.百場巡迴講座
高階領導人訓練、CEO私人教練-亞洲地區百大企業CEO指定
廣播節目主持人-快樂芬多精戀戀好時光
官方授課導師-亞洲區喜馬拉雅電臺小豬佩奇教育節目「小豬佩奇親子學堂」

👉👉👉前往Emily老師的快樂芬多精Youtube頻道收看完整節目內容  

掌握Emily老師最新訊息

 認識Emily老師

Scroll to top
Call Now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