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語詞背後的為什麼?】祝賀人仕途順遂為什麼要說飛黃騰達呢?

飛黃騰達形容一個人快速達到功成名就的地位,常帶有事業順利或地位顯赫的含義。那麼什麼是「飛黃」呢?為什麼「功成名就」會跟飛黃有關係?

「飛黃」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其馬,形如龍,青色,名曰騕䮫」。騕䮫是一種神馬,具備迅捷的特質,常被認為是飛黃的形象來源之一,另外還有一說:《山海經·海外西經》:「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被髮。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兩千歲。」乘黃又名飛黃,形狀像狐狸,是飛黃的另一種形象來源。

飛黃在古代傳說中被賦予超凡力量,能奔騰九天,騰空而行;或作為神靈的坐騎,乘坐飛黃可以享壽2000歲,根據傳說,飛黃曾是黃帝的神馬,助其馳騁戰場、平定四方。尤其是在黃帝與蚩尤的傳奇戰爭中,飛黃不僅幫助黃帝運送戰略物資,也在激戰中奔馳穿梭,成為勝利的關鍵力量。傳說黃帝功成身退後,駕龍升天,飛黃則在升天前引導其隊伍渡過險阻,飛黃因此被視為通往仙界的使者,象徵凡人得道升天的橋梁。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而真正讓飛黃騰達成為功成名就的代名詞則是來自於唐朝的韓愈,韓愈的兒子韓昶小時頑劣不愛讀書,為促使他認真向學,韓愈寫下一首誡子詩,詩意是有二位鄰居小孩,從小一起長大,聰明活潑又可愛,一個愛讀書,一個愛玩耍,20歲時,一個像清水池塘,晶瑩透徹,一個像污水溝,骯髒混濁;到了30歲,二人差別越大,一個像飛黃一樣騰踏上天,平步青雲,一個像蟾蜍一樣趴在地上,令人生厭,韓愈要他的兒子自己選擇他要當哪一種人,後來「飛黃騰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得意於仕途。

韓愈的兒子後來就開始認真的求學,最後高中進士,韓愈也常把飛黃寫入詩句中以表現自己的行事與期許;明朝解縉則是飛黃騰達的代表人物,他在19歲時即高中進士,一路官運亨通,曾官至內閣首輔、大學士,編纂過曠世巨作《永樂大典》,他的一生經歷頗具特色,被譽為既有賈誼的治國才能,又有魏徵的忠心直諫,還有東方朔的詼諧幽默,連明成祖都誇讚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不可一日少解縉。」因此解縉不僅成為「飛黃騰達」的典範,更是激勵讀書人的目標與理想。

「飛黃」的意思是否與你想像的不太一樣呢,這就是中文語文的有趣之處喔!

延伸學習

>>【線上課程】中文線上家教|詞彙擴充、遣詞造句、閱讀理解
客製化中文教學1對1指導,低年級打基礎,中年級提升理解,高年級輕鬆解題!每週一小時,讓孩子的學習持續加分>>了解更多

歡迎加入橙智Line@洽詢

Scroll to top
Call Now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