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錦囊】「挫折忍受力」,培養孩子面對挫敗感的關鍵能力

面對新的挑戰、新的嘗試,孩子總是裹足不前,「我不知道」、「隨便」、「我不會」已成了孩子的口頭禪;面對失敗,孩子總是暴跳如雷、拒絕接受,甚至因此常與他人產生衝突或爭執,以至於情緒起伏不定。
上述這些現象在爸媽的眼中如同連續劇般,每天不斷上演,父母也束手無策,而開始擔心孩子的學習會不會有進度?人際關係會不會受影響?更開始擔心未來孩子進入社會中會不會被人欺負或是無法融入?
現代的孩子多半是「速食型」的喜好者,吃要吃速食餐飲,玩要講求快感與高刺激,求新求變,對新鮮的人事物充滿好奇,不用幾天時間,孩子就會對舊事物感到厭煩,希望尋找新的寄託。
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上一旦覺得沒有興趣或挑戰就會停下動作,就像學習才藝課程,總是學得多卻學不精,無法深入學習;父母親常苦惱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勇於接受現實,接受挑戰,嘗試各種不同可能性,培養他成為一個不怕挫折、保持彈性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全距離與舒適圈,孩子的安全距離來自父母親所給予及培養的發展環境。樂觀積極正面的父母,孩子所模仿的也是如此。想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彈性、有挫折容忍力的孩子,最佳方法是帶領孩子一同學習參與各類新事物,讓孩子模仿你,從不願意到一點點嘗試,到最後一步步跨越,身為父母的您,將是他最大的推手與助手。
當孩子遭遇擔心害怕的感覺時,他知道當他回過頭來,父母親就在背後關心支持他;當他成功跨出第一步,有人會給他最即時的鼓勵。這是一段漫長的學習過程,需要等待,也需要包容,孩子不願意嘗試,可能是因為他還沒有嘗過成功後絕佳的滋味。要讓孩子看見在山的另一頭,有更棒風景等著他,讓他產生跨越的動機,才足以促成孩子的行動。
以下為橙智教育集團所提供的親子Q&A,幫助您的孩子培養挫折忍受力,成為一個包容有彈性、正向思考的人:
*孩子什麼都要「贏」,無法接受「輸」,經常因此情緒低落或起伏大
重點不是輸或贏,而是過程中孩子有沒有學習新方法的能力,有沒有看見新的路徑或解決方法。因此父母的注意力也要放對地方,不要在乎最後結果,要在乎的是過程中的引導以及孩子本身的學習。
前面幾場比賽,您要有技巧性讓孩子可以贏,中間開始讓孩子有警覺:對手追上來了。開始提供孩子新的方法,他會願意開始學習及挑戰,用他新學習到的方法贏得比賽,也是嘗試挑戰的開始。
*面對功課,孩子沒有抗壓性,常為寫功課鬧得人仰馬翻
抗壓性不是突然學會的,孩子需要有心理準備,讓他知道他應該如何安排他的時間;孩子需要說明來龍去脈,讓他知道為什麼要進行這些事。與其說孩子沒有抗壓性,不如說是無法接受命令,於是就會透過大鬧方式來表達他的無法接受。
建議可進行分階段式學習,如寫功課前先有10分鐘遊戲,再進行20分鐘功課撰寫,再來一次10分鐘比賽。讓孩子處於一種緊張、刺激又想盡快完成某件事的心情狀態,寫功課不再只是命令,而是一場競賽,讓孩子學習接受挑戰並且努力完成挑戰的新事件。
*孩子總是負面思考,一點點小事就大哭,用誇張的語言、動作讓身旁的人感覺事情是嚴重的,甚至讓人拿他沒輒,不知如何安撫他
父母會束手無策通常是因為在軟硬兼施後,發現孩子都無法停止哭泣或停止動作,面對他的負面思考與誇大行為,身旁的人不是制止他的行為,而是你要比他更誇張,更誇張哭聲、更負面的思考語言,試著成為孩子的鏡子,讓他看見當下的自己的模樣,孩子就會立刻回到現實,冷靜下來。接下來再與孩子釐清其真正想表達的,真正在意的,再與他共同討論並完成一個新的經驗值,讓孩子記住正確表達的方法。不斷讓孩子經歷「看見→調整→更新→成功」的過程,孩子對許多事的堅持度會降低,可以開始使用較多元的角度看待事情,讓孩子的挫折忍受力在一次次的成功經驗中逐漸提高。

>>更多親子教養錦囊妙計

親子教養推薦閱讀
>>不爭輸贏、不較長短回歸親子關係的本質讓孩子與您一路綠燈
>>青少年成長專刊-有效管理情緒,訂做健康生活:找對情緒調適的方法
兒童青少年學習課程推薦
>>一對一人際情緒、自信心、專注力訓練菁英家教
>>兒童專注力一對一訓練
>>2016冬令營推薦

兒童青少年免費專業諮詢專線:
台北李昭賢主任:02-27335338分機204
新竹何美雯主任:03-6577638分機74
>>更多兒童課程資訊
>>更多教養培育文章

Scroll to top
Call Now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