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錦囊】戲劇治療對兒童發展的幫助PART 2故事治療與經驗處理

【親子教養錦囊】
戲劇治療對兒童發展的幫助  
第二篇 故事治療與經驗處理

故事治療課程活動容易貼近孩童生活經驗,容易引起共鳴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無論是童話故事、科幻故事、歷史故事,還是真實故事…等,都深受孩子的青睞。然而,其中最能讓孩子百聽不厭的就是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故事,或是任何他認識的親朋好友的故事,或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個故事代表的是一個學習,一個體悟,一段對真理的體認,一顆品格教育的種子,一段緊密關係的維持。不管是聽故事或閱讀故事都能在過程中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訓練孩子表達個人的見解,建立孩子對人事物的同理心與尊重。因此,在故事治療課程活動中,我們將生活中的經驗設計為故事的樣貌,並藉由戲劇演出讓孩子沒有負擔的進入其中,過程中,不評論對與錯,往往能自然而然的走進孩子的心,真實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心情,鼓勵孩子表達,有效釋放累積在孩子心中無法言語的壓力、遺憾、難過、委屈與害怕…等,並重新提供孩子多樣的新觀點,讓孩子更接近每件事情的原貌,跳脫過去的限制性思維,客觀的用第三者、第四者、第五者…等的角度去反思生活中的困境,重新建立新的觀點與感受。

重建經驗畫面,循序漸進轉化個人感覺系統,發展新觀點與能力,有效導入生活正軌
故事治療課程活動設計基本有三個結構:
一、設定孩子為導演的角色
二、請其他人把孩子恐懼或逃避的人事物呈現出來。
三、請孩子將這個人事物,調整成為他想要的或是希望看見的結果。 
       Ex. 案例為受家暴的孩子(C),請他先站在一旁觀看。接著請一位孩子(A)做出施暴父親的可能動作與表情。再請另一位孩子(B)上台,詢問他如果這位是你的爸爸,你會站在什麼地方?面對一個可能打人的爸爸,你會做出什麼動作?請這位孩子(B)呈現該動作與表情。接下來,再請問孩子(C),「如果你希望他們之間可以變快樂、不要有爭吵,你覺得眼前這二個人可以怎麼改變呢?他們的手、表情、彼此的距離或方向可以怎麼改變,讓畫面看起來更開心呢?」

請孩子(C)親自調整畫面中的父親與小朋友的各種可能的改變,直到他覺得最滿意的狀況,如父親與孩子面對面微笑、父親張開雙手擁抱孩子、孩子開心拉著父親的手、父親帶著慈祥的表情低頭撫摸孩子的頭等等,讓孩子(C)有機會看見他希望看見的結果,並於過程中學習了解同一件事情可有多樣的發展,這一次的結果只是其中的一種。

由於有時會觸及較為敏感的經驗,或個人的私領域,引導者必須要持開放的態度,容許孩子的每個反應,不帶個人評論或思維,把選擇權留給孩子,支持孩子在每一次課程活動中的決定。因此,故事治療課程活動在進行中會採用不同媒介輔助重建經驗發生的每一個畫面,如繪本書籍、布偶、指偶、繪圖或角色扮演等,讓孩子能在一種現實與非現實的模糊卻又輕鬆的氛圍中,卸下防備,建立信任感,並參與其中。這樣的氛圍也讓引導者能有機會詢問與確認每一個細節,彼此能真誠分享各式各樣的觀點,讓孩子對這個經驗產生有別於過往的感覺感受,對該經驗有新的定義與想法;同時,也為未來遇見類似經驗發生時,有一個新的參考值,提供孩子判斷與思考,培養孩子一個生理與心理的正向循環。

更多親職教養推薦閱讀
>>〔Emily老師親子講堂〕親子關係大不易,男女教養大不同
>>【親子教養錦囊】戲劇治療對兒童發展的幫助PART1遊戲治療與潛能開發
教師家長教學教養推薦研習
>>「戲劇治療校園教學應用引導示範」全國巡迴講座
>>2016冬令營推薦

兒童青少年免費專業諮詢專線:
台北李昭賢主任:02-27335338分機204
新竹何美雯主任:03-6577638分機74
>>更多兒童課程資訊
>>更多教養培育文章

Scroll to top
Call Now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