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語詞背後的為什麼?】為什麼勒索錢財的行為要叫敲竹槓?

藉機勒索財物,或抬高價錢的行為俗稱為「敲竹槓」。為什麼要這樣說呢?跟竹子又有什麼關係呢?
敲竹槓是一句俗語,一般指利用他人的弱點或把柄來為自己謀取錢財或其他利益,最早見於清末小說《官場現形記》第一七回:「兄弟敲竹槓,也算會敲的了」,直到今日都還在廣泛的使用,它的由來大致有以下幾種來源:

因「走私」行為而來的

清朝末年走私鴉片非常盛行,許多走私販商為了躲避官府海關的查驗,往往會把鴉片藏匿在竹蒿之中。有一日,某艘商船停靠到碼頭上等待查驗,官兵經過搜查後並沒有發現鴉片,正要離開時,一位衙門師爺走上船巡視一遍後,走到船老大身邊,拿著煙桿往竹蒿上敲幾下,表現像是在敲煙灰,實際上是在暗示船老大,他已經知道竹篙中有東西了,並讓船老大跟著他到無人的地方,船老大便知曉這位師爺的用意,於是給了師爺一筆為數不少的錢後,安然逃過查緝,之後就把勒索錢財的行為稱之為敲竹槓了。

因「商業」機巧行為而來的

在四川山區,有錢人進山祈福燒香時,常乘坐一種用竹竿做成的滑桿轎子,往往行走至半山腰時,抬轎的人會敲擊滑桿,暗示乘轎人加錢,否則就不抬轎了,因為已至半山腰,進退都不方便,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加錢;另外還有一個說法,就是上海的某間商店有一位貪婪成性的老闆,當他看見有外來或陌生的客人進店時的,會敲擊裝錢的竹筒,暗示店員提高商品的價格,因此「敲竹槓」就成為勒索敲詐的代名詞了。

因「藏匿財產」行為被發現遭索取錢財

古代從事運輸業的工人,他們常用的工具是竹槓,為了保存自己的血汗錢不被偷走或被搶劫,他們會把錢藏在竹槓中,但是工頭、惡霸或流氓痞子常從敲竹槓的聲音中得知竹槓中藏有錢財,藉機勒索錢財,工人們為了減少損失,往往會妥協給工頭或惡霸錢財,因此這些人索錢的行為就被叫做敲竹槓了。

敲竹槓一詞具有很鮮明的動作與行為,非常切合實際狀況,語言來自生活,從敲竹帳這一語詞來說,充分獲得印證。

延伸學習

>>【線上課程】中文線上家教|詞彙擴充、遣詞造句、閱讀理解
客製化中文教學1對1指導,低年級打基礎,中年級提升理解,高年級輕鬆解題!每週一小時,讓孩子的學習持續加分>>了解更多

延伸閱讀

歡迎加入橙智Line@洽詢

Scroll to top
Call Now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