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語詞背後的為什麼?】古代有外賣服務嗎?

我們現代想吃什麼美食,一通電話就能送貨上門,無論早晚,非常方便,可是你知道嗎,這種外賣服務在古代早就有了,從唐朝開始就有外送服務了,宋朝更有宵夜外送服務,與現代的外送模式差不多喔!

古代的外送員~走腳夫

古代的「外送」服務雖然與現代不盡相同,但已有許多創意的送餐方式和服務故事,承載著各個時代的特色!唐朝的長安和洛陽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會之一,人口密集、商業繁華,商貿活動、飲食文化十分盛行,加上唐朝社會重視宴會和文人聚會,許多大臣、學士和文人墨客喜愛在府中設宴招待賓客,並喜歡讓著名的酒樓送餐到府,既節省了時間,又能抬高自己的地位; 而當時的餐飲業競爭激烈,許多酒樓、餐廳為了吸引顧客推出了各種集客的服務,外帶送餐就是其中之一,許多餐廳都不留餘力地提升服務質量,而走腳夫送餐服務逐漸成為餐廳的標準服務。

唐朝的「走腳夫」是負責將餐廳餐點送至顧客府上的專職人員,相當於古代的「外送員」,通常活躍於長安、洛陽等地,走腳夫必須熟悉街巷和送餐路線,並對送餐時間把握得當,尤其是當顧客有送餐時效的要求時,有些餐廳招募的走腳夫會穿著標準化的服裝,以顯示服務專業性。這些走腳夫送餐時會帶著食盒,這種食盒多為木製,內部分層,每層放不同菜餚,確保了菜餚的完整性和溫度及味道,食盒通常貼有提把或綁繩,方便走腳夫一路提攜。

在送餐的過程中,腳夫們有時會偷吃一兩口,尤其是在菜香四溢的情況下小試一下,在唐朝時就曾發生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長安城有一家以紅燒牛肉聞名的酒樓,食物鮮美,吸引了一流的富商和文人,其中有位文士是這家酒樓的常客,特別愛點紅燒牛肉。有一次當他打開食盒時,發現牛肉數量比平時少了一點,於是文士向酒樓提出「投訴」,酒樓為了保證餐飲品質,不得不調查一下,發現是走腳夫偷吃了,為了不讓偷吃的情況重演,酒樓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法,讓走腳夫在出發前「試吃」,先讓他們吃飽,這樣便能避免偷吃客人餐點的情況,後來其它一些餐廳也紛紛採用這種「先吃後送」的方式,甚至成為了行內的默契。

古代外送服務從繁華的都市中誕生,因應宴會和社交的需求,走腳夫、食盒等元素,成為當時飲食文化的一部分。與現代的外送平台相比,古代的外賣雖無科技輔助,但也有令人讚嘆的組織和智慧。今天,我們只需點擊手機,便能輕鬆享用美食,這種便利的生活方式正是古代服務創新精神的延續與升級。

延伸學習

>>【線上課程】中文線上家教|詞彙擴充、遣詞造句、閱讀理解
客製化中文教學1對1指導,低年級打基礎,中年級提升理解,高年級輕鬆解題!每週一小時,讓孩子的學習持續加分>>了解更多

Scroll to top
Call Now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