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焦慮與情緒障礙
常見情緒困擾之居家教養

「高功能焦慮」以往大多在成人身上出現居多,近年來,有逐漸出現在許多孩子身上,高功能焦慮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對於外在所有變動的一切,有自己的秩序跟儀式感,若高功能焦慮的孩子未妥善處理,則容易成為「情緒障礙」,情緒表達的強度將更為激烈或歇斯底里。

>>想了解更多孩子特質,歡迎預約兒童學習行為檢測

立即加入Line好友,將有專業顧問老師為您服務~
台北中心:@sotpe      新竹中心:@480xuiey 
或洽0800-312312

⭕️如果您的孩子有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行為表現,
那麼孩子有可能是高功能焦慮或情緒障礙。

✅完美主義,秩序感強
✅突發狀況或流程被臨時更動會讓他們崩潰
✅經常咬指甲、摳手指、或抓生殖器
✅遇緊張手指關節容易彎曲
✅喜歡觀察,慢熱型
✅情緒出現大概都需要20分鐘以上才能緩和

不論是高功能焦慮或是情緒障礙,兩者均與情緒表現與管理息息相關,兩者之間的差異已在前幾篇文章中介紹過,今日我們與大家分享這樣的孩子,他們常見情緒困擾的原因,爸爸媽媽在面對這樣的情緒反應要如何避免及應對。如果可以避免高功能焦慮的孩子發展為情緒障礙,那麼孩子將可以發揮他的敏感度用在學習上或是天賦才能上喔!

👉延伸閱讀 : 高功能焦慮與情緒障礙的差異

⚠️ 狀況一:

無法接受臨時變動行程或是流程被改變而哭鬧不休,哭鬧時不斷重複同一句話或是同一件事,如同掉進一個黑洞漩渦中,不停打轉,情緒也因此消停不了,最終父母與孩子雙方崩潰,採用強制或是硬碰硬的方式被迫結束。而這樣的循環經常發生,周而復始……

高功能焦慮或是情緒障礙的孩子在教養上最重要也最需要立刻改善的,就是父母要先檢查孩子的秩序是甚麼。

如:上學的動線、玩具的擺放位置、下課後的流程、餐具的使用、洗澡的步驟與順序……等,也就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瑣碎事物,有哪些是孩子有既定流程的,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大小事均須觀察,有些我們不以為意的小事,往往正是他最在意的,找出這些秩序後我們才能知道他的情緒從何而來。進而減少這些秩序流程的變動,就能更降低情緒爆發的可能性

如果真的因為某些臨時的更動讓孩子的情緒崩潰,首先要先確認孩子當下崩潰的原因是甚麼,哪一個環節變了,在這裡我要提醒爸爸媽媽的是,很多人都覺得大方向跟流程是一樣的,忽略小細節。

如:進門後鞋擺放的位置或是媽媽在趁他洗手時先開了電視,這些對孩子來說已經不是他的流程了。找出後,將他自己想像或認定的流程重來一次,孩子的情緒就能獲得舒緩。如果真的不知道是甚麼原因,那麼建議先帶離現有的場地,轉移他的注意力,幫助他緩解情緒。

⚠️ 狀況二:

去幼兒園時,有嚴重分離焦慮,不想去學校或是在抵達校門口時,總需要哭鬧一番才能跟爸媽分開,進入後很快就可以冷靜下來,放學後也都很開心,直到晚上睡前可能就會再跟爸爸媽媽提:不想去幼兒園,甚至會悲從中來。

面對其他陌生環境,經常躲在爸媽後面或是不願意主動參與,總是需要爸媽大力推動,才能鼓勵孩子向前一小步。爸媽推動的很疲憊,而孩子拒絕上學的情形沒有好轉,情緒張力也越來越大,讓父母招架不住。

幼兒時期的孩子若入學已超過一學期,分離焦慮的情形未改善,孩子很有可能不是單純沒有安全感而已,很有可能是高功能焦慮或情緒障礙了(特質檢測)。

面對這樣的孩子,他們在適應新環境或陌生事物上需要比他人更長的時間及準備,除了前面所說的入校園後的流程需固定外,可以嘗試插入另一種儀式化。

例如:上學出門前,媽媽會給予一塊小蛋糕(或是他喜歡吃的東西),吃完之後才可以出門去學校;又或者進入校門口前,在門口需跟老師一起數數到100,才可以進校門口。也就是說,在他擔心或緊張或害怕的事情上,插入一個新的動作,讓他感覺舒緩,同時是一種儀式化的感覺,要做完這件事我就可以做到甚麼,賦予他使命,孩子的焦慮行為也許就會逐漸好轉了。

⚠️ 狀況三:

有時候情緒崩潰時,會出打自己頭,說自己很笨,也經常咬指甲或摳手指,真的很生氣時會破壞文具或是摔東西,感覺好像無法控制,爸爸媽媽很擔心他傷害自己,不斷告訴孩子不可以傷害自己,但情緒一來,什麼都控制不了,什麼都忘了。

首先,同步他們的情緒,當他動手打自己時,除了阻止之外,爸爸媽媽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大叫、一起大哭,讓孩子看見自己真實的樣子。

接著,孩子很有可能會無法接受爸媽的樣子,情緒更加高漲,更加崩潰,這時爸爸媽媽可以冷靜下來後,開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論是帶離開現場或拿出他最喜歡的食物或是玩他喜歡的玩具。

當他情緒緩和下來後,不要再重提剛剛發生的事情,希望孩子記取教訓,因為還是要回到第一項,檢查他的流程或是秩序是否有變動,而造成他如此高張的情緒,所以關鍵在於緩解他發生的頻率,而不在於如何處理,畢竟預防勝於治療。

以上這三種情緒表現是經常在高焦或情緒障礙孩子身上出現,解決問題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我們還是要回到源頭,檢查孩子的大小事物流程,適度插入儀式感,增加孩子放鬆時間,才能避免重複事件不斷上演,所以面對他們,我們需要的是耐心跟敏銳的觀察力,減少變動,增加他們的穩定性,我們才有機會讓孩子接觸新事物,擴張自己的舒適圈喔!

如果您希望更加了解孩子的特質以及教養訓練方式,歡迎預約行為檢測,我們從教學行為面提供您另一種思維方式認識孩子。

立即加入Line好友,將有專業顧問老師為您服務~
台北中心:@sotpe
新竹中心:@480xuiey 

延伸閱讀

相關活動

Scroll to top
Call Now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