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錦囊】行為訓練 ≠ 職能治療:家長必知的兒童發展關鍵 Posted on 2025-09-232025-10-03Posted in 專欄【親子教養錦囊】 常見疑問:行為訓練、職能治療,到底有什麼不同?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學習或行為困擾時,常會聽到「職能治療」或「行為訓練」這兩個詞。有時醫師會提到行為訓練,老師又建議職能治療,讓家長分不清楚。其實,這兩者雖然都與孩子的發展有關,但側重點、目標與本質有顯著差異。事實上,行為訓練並不是醫療干預,它不是打針、吃藥、復健,而是一種透過設計環境、策略和練習,幫助孩子建立良好行為模式與學習能力的方法。和職能治療不同,它的重點不在「身體能不能做到」,而在於「願不願意做、能不能持續做、能不能做得好」。 行為訓練 vs. 職能治療:同樣幫孩子,不同的切入點 行為訓練職能治療核心目標強化孩子的學習動機、行為模式、情緒管理、社交互動與自我控制改善孩子日常生活技能、精細動作、感覺統合與身體協調方法特色拆解目標、逐步強化、結構化引導、正向回饋感覺統合活動、動作訓練、工具操作、功能性遊戲本質屬性教導與訓練,屬於教育/發展支持臨床復健導向,常與醫療體系連結一句話總結:職能治療讓孩子「能做到」;行為訓練讓孩子「願意做、持續做、做得好」。 為什麼行為訓練在孩子成長中這麼重要?建立專注與自我控制很多孩子不是學不會,而是「坐不住、撐不住」。行為訓練透過小步驟設計、即時回饋與正向強化,幫助孩子從 2 分鐘到 10 分鐘漸進式專注,學會「開始 → 堅持 → 完成」。情緒調節與抗挫力面對挫折時,孩子常用哭鬧、逃避來表達。行為訓練教他們辨識情緒、練習替代反應(如深呼吸、數數、請求協助),逐漸養成冷靜思考、理性回應的能力。社交互動與規則理解輪流、等待、尊重他人,不是天生就會的。行為訓練透過遊戲、角色扮演和規則練習,讓孩子在安全環境裡先演練,再帶回真實生活。累積成功經驗與自信透過「塑造」策略把大目標拆小步驟,讓孩子在每一步都有成功感,建立「我做得到」的信心,願意挑戰下一個目標。 行為訓練不是萬能,但卻是最佳「助推器」行為訓練不取代醫療,也不等於治療疾病,它更像是孩子「學習行為」的「私人教練」。它可以與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心理諮商等並行,補足彼此的短板,形成更完整的支持網絡。要讓行為訓練真正發揮效用,有三個關鍵:先評估:了解孩子的行為型態、動機與環境,再設計策略。可量化可調整:設定具體目標、隨時追蹤調整。家長參與:一致性的支持與回饋,讓訓練成果更穩定。下一步:先看懂孩子的「卡關點」很多家長苦惱的是:「孩子在家爆炸、在學校卻乖得像天使,這到底是真的他嗎?」這正是學習行為檢測能幫忙的地方。橙智的「學習行為檢測」能協助家長快速掌握孩子在專注力、情緒管理、人際互動等面的優勢與瓶頸,再搭配適合的行為訓練或其他療育方案,真正對症下藥。💡 想知道孩子在哪裡卡住?先做一次【學習行為檢測】,讓行為訓練發揮最大效益。立即預約行為檢測 人際情緒訓練>>瞭解更多幼兒/兒童心智力一日營>>瞭解更多加入官方Line諮詢 台北:@sotpe;新竹:@sohsc 延伸閱讀 >>從行為看懂孩子:教您辨別類自閉、亞斯與情緒障礙>>面對亞斯特質的孩子,爸媽怎麼做最有效?>>【爸媽看懂三大關鍵資源】職能治療、心理諮商、心智力訓練有甚麼不一樣?孩子需要哪一種?>>【親子教養錦囊】陪孩子長出穩定情緒的能力:破解情緒障礙迷思+實用教養四步驟>>認識邊緣型兒童一(亞斯伯格、自閉傾向、情緒障礙)>>認識邊緣型兒童二(衝動型過動、注意力缺乏無動力)>>你不可不知的『春季躁動影響力』|焦慮情緒|注意力不集中|過敏性反應|>>怎麼辦?我的孩子會說謊!>>對抗春天季節性情緒失調妙招>>讓孩子情緒躁動的地雷食物>>高功能焦慮與情緒障礙教養方針>>高功能焦慮與情緒障礙差別>>過動症與用藥迷思>>從生理與行為改善孩子的情緒表現>>如何搞定情緒化小孩?成為溫柔而堅定的大人>>幫助孩子發展情緒控制力:每個年齡都有不同的教養目標>>教養風格大解析!找到你和孩子之間的最佳相處模式 免費家長線上講座 >> 生詞弄不懂、造句、作文不通,怎麼辦?>> 兒童情緒管理>> 高焦慮只是毛病多、愛挑剔?>> 如何培養有「心理韌性」的孩子:案例解析與訓練秘訣>> 青少年教養講座 後續提供服務內容 學習行為檢測,立即預約 👉人際情緒訓練👉衝動控制訓練 心智力一日營(台北) (新竹) 歡迎加入橙智Line@洽詢